測量材料的帶隙對半導(dǎo)體、納米材料以及太陽能等行業(yè)均非常重要。此篇文章描述了如何從某一材料的紫外吸收光譜確定它的帶隙。
“帶隙"指的是價帶跟導(dǎo)帶之間的能量差(圖1);電子能夠從某一能帶躍遷到另一能帶。對于電子來說要從價帶躍遷到導(dǎo)帶,需要一個一定的最小能量來躍遷,即帶隙能。1,2
圖1.帶隙的解釋說明(點擊查看大圖)
在半導(dǎo)體和納米材料行業(yè)測量帶隙是非常重要的。絕緣體的帶隙大(>4 eV),導(dǎo)體的帶隙?。ǎ? eV)。某一半導(dǎo)體的帶隙特性可以通過不同的半導(dǎo)體合金得到控制,如GaAlAs,InGaAs和InAlAs。參考文獻1給出了不同材料以及對應(yīng)的帶隙。
控制材料帶隙參數(shù)的另一個選擇方案是在硅基底上鍍上不同材料的多層結(jié)構(gòu),此方法被廣泛應(yīng)用在制作光伏太陽能電池的太陽能行業(yè)。因為帶隙決定了光伏電池所吸收的太陽光譜區(qū)域,所以非常重要。3到達地球的大部分太陽輻射是由能量值大于硅帶隙的波長組成的。這些高的能量將被太陽能電池吸收,但是由于能量上的差異部分被轉(zhuǎn)換為熱量而不是可用的電能。因而,除非帶隙得到控制,要不然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會非常低。使用具有不同帶隙的不同材料的多層結(jié)構(gòu)被證明是一種有效的最大化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方法。
在半導(dǎo)體和納米材料行業(yè),二氧化鈦TiO2作為其中的一種鍍膜材料被使用。TiO2被認為可通過散射從金屬電極反射回的光促進內(nèi)部對光的捕獲,并且可以改善電子載體在活性層間的傳輸。4
01
實驗
根據(jù)以往經(jīng)驗測試納米材料時樣品量會非常少且珍貴,所以對于此類分析采樣方式就成了一個關(guān)鍵問題。此實驗在一臺LAMBDA 1050+紫外/可見/近紅外分光光度計(帶有一個150 mm積分球)完成(珀金埃爾默,Inc.,Shelton,CT USA),如圖2所示。
圖2.LAMBDA 1050+紫外/可見/近紅外系統(tǒng)帶150 mm積分球(點擊查看大圖)
盛有粉末樣品的樣品架(Prama Industries,Mumbai,India-圖3)夾在積分球的外光窗。使用了一個微量粉末樣品壓具。
圖3.粉末樣品壓具及樣品杯
積分球的光路圖示于圖4。
圖4.150 mm積分球光路圖(點擊查看大圖)
圖5.UV WinLab?軟件設(shè)置(點擊查看大圖)
樣品的測試在表1所列的參數(shù)下進行:
積分球的入口保持敞開,以最大程度減少鏡面反射分量對測試的影響,降低可能在光譜范圍末段產(chǎn)生的干涉條紋等干擾。光譜以吸光度/波長和反射率/波長兩種方式記錄。
由于Lambda1050+有兩個樣品倉,可以在第二樣品倉安裝積分球,不會遮擋主樣品倉,特別適合此項測試。
02
結(jié)果和討論
所獲得的TiO2的光譜示于圖6。
圖6.TiO2的紫外/可見吸收光譜(點擊查看大圖)
所記錄的光譜數(shù)據(jù)顯示在410.57 nm有最強烈的截止,此處吸收值最小。R%模式數(shù)據(jù)也同樣可以看到。
03
計算
結(jié)論
使用同樣的實驗條件和附件,各種粉末狀納米材料的禁帶能值均可計算出來。圖7是文獻給出的該實驗其他典型參考光譜。5
圖7.TiO2-(X)ZnFe2O4納米材料的紫外/可見吸收光譜(點擊查看大圖)
X = 不同摩爾濃度的ZnFe2O4
X = 0.01 (暗綠),0.05 (淺綠),0.1 (咖啡色),0.15 (粉色),0.20 (橘黃色)。
TiO2水解(藍色),純 TiO2(紫色)。
使用專門設(shè)計的微量粉末樣品架的最大特點是:
1
可以直接分析微量的粉末樣品
2
由于專門設(shè)計的手動壓片裝置,粉末被緊緊地的壓進杯子里面而且不會滑到積分球里面
3
所需樣品量僅需常規(guī)粉末樣品架的1/30
4
壓片系統(tǒng)能給出非常平整的表面來進行反射實驗
5
用于測試光束直接照射樣品,將鏡面反射部分降低到了最低
參考文獻
1.Hoffman, M., Martin, S., Choi, W., & Bahnemann, D. (1995).“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of semiconductor photo catalysis,"Chemical Review, vol. 95, pp. 69-96.
2.Wikipedia: Bandgap definition and diagram,/wiki/Bandgap.
3.An Investigation of TiO2-ZnFe2O4 Nanocomposites for Visible Light Photo catalysis by Jeremy Wade, A thesis submitted to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; College of Engineering,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, March 24, 2005.
4.Fundamentals of Molecular Spectroscopy; C.N. Banwell University of Sussex, 3rd edition, May 1983.
5.Wikipedia: Effect of TiO2 Nanoparticles on Polymer-Based Bulk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http://jjap.ipap.jp/link?JJAP/45/L1314/,Bandgap
/content/els/02540584/2003/00000078/00000001/art00343
關(guān)注我們
歡迎點擊閱讀原文提交需求
(空格分隔,最多3個,單個標(biāo)簽最多10個字符)
立即詢價
您提交后,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(w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