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局微量稀貴金屬回收、稀貴金屬回收樹脂
wwj20160326
有色金屬與稀貴金屬的回收工藝,長期受限于技術邊界與應用場景的復雜性。以鎳鈷分離為例,傳統(tǒng)“萃取+膜分離/沉淀”組合工藝雖廣泛應用,但鎳鈷萃取后萃余液殘留金屬離子濃度仍高達50-150mg/L,硫酸鈷凈化環(huán)節(jié)鎳離子去除效率不足,導致資源回收不徹di;同時工藝衍生高鹽濃水與重金屬污泥,不僅增加后續(xù)處理成本,更埋下二次污染隱患。
對于汞、鉑、金等稀貴金屬,傳統(tǒng)還原法(如亞硫酸氫鈉、水合肼、鋅粉體系)同樣面臨挑戰(zhàn):微量金屬殘留難以杜絕,且還原劑引入新污染物,廢水處理成本進一步攀升。即便是技術相對成熟的蒸發(fā)結晶法,也因處理閾值的限制,在應對高濃度、多組分復雜廢水時效率有限。
行業(yè)亟需一種既能實現低殘留、高回收,又能減少二次污染的系統(tǒng)性解決方案。
技術探索:科海思的“精準分離+深度凈化”體系
針對上述痛點,科海思聚焦“稀貴金屬高效分離”與“復雜廢水深度凈化”兩大核心方向,構建了覆蓋“預處理—吸附—解析—濃縮—提純”的全流程技術體系,以創(chuàng)新工藝與功能材料突破傳統(tǒng)限制。
1. 鎳鈷分離:從“殘留控制”到“精準提純”
科海思鎳鈷回收工藝跳出傳統(tǒng)路徑依賴,通過“膜精密過濾+稀貴金屬吸附系統(tǒng)”的協(xié)同作用,實現鎳鈷離子的高選擇性分離。其中,工藝選用的二甲基吡啶胺官能基螯合樹脂在100g/L高濃度鈷液中,可將鎳離子脫除至0.1mg/L以下,鎳鈷分離效率顯著提升。
在此基礎上,通過氨水解析與蒸發(fā)濃縮系統(tǒng)的耦合,再生液鎳鈷濃度可提升至15-30g/L,為后續(xù)資源提取提供高濃度原料保障。經此工藝處理后,鎳鈷萃余液殘留量穩(wěn)定控制在≤0.01mg/L。
了解詳細信息,可添+V:
2. 稀貴金屬回收:從“微量殘留”到“深度凈化”
針對汞、鉑、金、錸等稀貴金屬,科海思創(chuàng)新提出“五級凈化”工藝(污酸→板框壓濾→膜精密過濾→稀貴金屬吸附系統(tǒng)→氨水解析系統(tǒng)→蒸發(fā)濃縮系統(tǒng)→高純凈化系統(tǒng)),通過多級協(xié)同實現深度提純。
以錸回收為例,該工藝可精準捕獲污酸中的錸離子,經吸附、解析與蒸發(fā)濃縮后,最終產出高純錸酸銨;貴金屬回收尾液殘留量進一步降至≤0.001mg/L,貴金屬損失率有效降低,資源回收率可滿足業(yè)主高品質需求。
這一技術體系的另一大特點是“場景適配性”:無論是銅鉬冶煉酸洗廢液、動力電池材料再生廢水,還是氯堿工業(yè)汞回收、石化催化劑貴金屬提取等場景,均可通過工藝模塊的靈活組合實現定制化應用,兼顧效率與經濟性。
破局微量稀貴金屬回收、稀貴金屬回收樹脂
免責聲明
- 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化工儀器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-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化工儀器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-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(非化工儀器網)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
- 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(lián)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